茶的基本知识-关于茶的知识文化

时间:2023-10-27来源: 开丰娱乐注册-开丰平台登录-平台首页入口

  茶的基本知识关于茶的知识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当代的年轻人很有必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此,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茶的文化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茶的文化知识1、茶书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据唐代陆羽《茶经》所载,我国唐代以前已经出现了不少茶叶文献。到了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以后,茶业专著更不断出现,直至近代,不下近200种。其中唐代至清末,茶业书籍已发现的就有100余部,既有综合类的如《茶经》、《茶谱》、《大观茶论》等,内容涉及茶树栽培、茶叶采制、茶叶审评、制茶工具等多方面;也有就茶事中一项或几项内容进行专门论述的专著,如讲述烹茶用水的《煎茶水记》,介绍制茶、饮茶器具的《茶具图赞》等;还有一类是专门论述某一地区、某种名茶的历史、生产情况和茶叶特色的地方性茶书,如《东溪试茶录》,专门记述福建建安茶叶等。现将茶书择要介绍如下:《茶经》唐陆羽撰,成书于公元758年前后。内容分3卷10上卷3节: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环境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还提到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二之具谈有关采制茶叶的用具。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三之造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要求,提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叙述了制造饼茶的道工序:蒸熟、捣碎、入模拍压成形、焙干、穿成串、封装,并将饼茶按外形的匀整和色泽分个等级.中卷1节: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28烹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下卷节:五之煮写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着重讲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提出茶汤显现雪白而浓厚的泡沫是其精英所在。六之饮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七之事叙述占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记述了唐代以前与茶有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掌故、诗词、杂文、药方等,八之出评各地所产茶之优劣。叙说唐代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将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成八大茶区:每一茶区出产的茶叶按品质分上、中、下、又下四级。九之略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过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如到深山茶地采制茶叶,随采随制,可简化种工具。十之图提出把《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茶经》内容就可一目了然。《茶经》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详细搜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茶经》除唐代陆羽最早撰写以外,明代徐渭(公元1575年前后)、张谦德(公元1596年)和黄钦(公元1635年前后)等三人也均撰有《茶经》。此外,宋代周绛于1012年前后曾撰《补茶经》1卷.明代孙大缓于1588年辑《茶经水辨》和《茶经外集》两书。清代陆廷灿于1734卷。《煎茶水记》唐张又新撰,公元825年前后问世,1《采茶录》唐温庭药撰于公元860年前后,约失传于北宋,仅存辨、嗜、易、苦、致五类六则,记事不足400《十六汤品》唐苏囱撰,具体成书年代不详,约在900年前后。原文佚,引自《清异录》第四卷茗弃部。从全书文字看,似一篇游戏文字,但对烹茶方法、茶具、茶汤审评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有记载福建建安之茶,丁谓《茶图》独论采制之事,至于茶的烹试未曾有闻,遂写《茶录》。分上下两篇,全书不足800年前后写成。因丁谓、蔡襄写的建安茶事尚有未尽,因此写成此书。全书约3000字,首为序论,《品茶要录》宋.黄儒撰,成书于1075年前后,全书约1900对于茶叶采制不当对品质的影响及如何鉴别审评茶的品质,提出了十说。《大观茶论》宋徽宗赵佶撰,成书于1107号,大观初年徽宗著《茶论》,后人于是名为《大观茶论》。全书约3000字,内容包括茶树的种植方法,采茶的时期、方法、蒸茶、榨茶、制茶方法,以及鉴别茶品方法,并根据陆羽《茶经》为立论基点,再结合宋朝的变革而详加讨论。茶的文化知识2、饮茶方法的演变第一个阶段:煎饮法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当他们发现茶树的叶子无毒能食的时候,采食茶叶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叶的色、香、味,所以还不能算饮茶。而当人们发现,茶不仅能祛热解渴,而且能兴奋精神、能医治多种疾病时,茶开始从食粮中分离出来。煎茶汁治病,是饮茶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里,茶是药。当时茶叶产量少,也常作为祭祀用品。第二个阶段:羹饮法从先秦至两汉,茶从药物转变为饮料。当时的饮用方法,正象郭璞在《尔雅》注中所说的那样:茶可煮作羹饮;也就是说,煮茶时,还要加粟米及调味的佐料,煮做粥状。至唐代,还多用这种饮用方法。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多在唐代接受饮茶的习惯,故他们至今仍习惯于在茶汁中加其它食品。第三个阶段:研碎冲饮此法早在三国时代就已出现了,唐代开始流行,盛于宋。三国时用葱、姜、桔子笔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里说得很明确,当时采下的茶叶,要先制饼,饮时再捣末、冲沸水。这同今天饮砖茶的方法是一样的,应该说是冲饮法的祖宗。但这时以汤冲制的茶,仍要加葱、姜、桔子之类拌和,可以看出从羹饮法向冲饮法过渡的痕迹。唐代中叶以前,陆羽己明确反对在茶中加其它香调料,强调品茶应品茶的本味。说明当时的饮茶方法也正处在变革之中。纯用茶叶冲泡,被唐人称为清茗。饮过清茗,再咀嚼茶叶,细品其味,能获得极大的享受。宋人以饮冲泡的清茗为主,羹饮法除边远地之外,己很少见到。第四个阶段:泡饮法饮茶的第四个阶段,可叫做全叶冲泡法。此法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以来。唐代发明蒸青制茶法,专采春天的嫩芽,经过蒸焙之后,制成散茶,饮用时用全叶冲泡。这是茶在饮用上又一进步。散茶品质极佳,饮之宜人,引起饮者的极大兴趣。为了辨别茶质的优劣,当时已形成了审评茶叶色香味的一整套方法。宋代研碎冲饮法和全叶冲泡法并存。至明代,制茶方法以制散茶为主,饮用方法也基本上以全叶冲泡为主。这同今天大多数人的饮茶方法是一样的。目前开始的速溶茶、茶饮料等饮用方式也许正是新兴茶饮法的开茶的文化知识3、茶文化的精神目前,许多有关茶文化的概念存在一些分歧、模糊甚至混乱的现象,如到底什么是茶文化问题,什么是茶道问题,什么是茶艺问题, 茶道和茶艺的关系问题,都存在误区,没有统一的认识,需要加以探 讨,以求得共识。 在讨论茶文化问题之前,必须先弄清什么是文化。 按文化学的定义,目前通常使用的文化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 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 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 因此,茶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 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 精神财富部分。王玲教授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是主张狭义说的, 她强调指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 成份、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 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 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按照文化学的研究,文化可分为技术和价值两个体系。技术体系 是指人类加工自然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东西; 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 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这两个体系经由语言和社会结构组成统 一体,也就是广义的文化。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 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 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 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 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 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那么,茶文化也应该有这样的四个层次。 1、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物态文化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 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份及疗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 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 和建筑物。 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 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 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据《华阳国 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 纳贡。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从唐代建中元年(公 元780 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其 一。(《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 年)开始实行榷茶制, 即实行茶叶专卖制(《旧唐书,文宗本纪》),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 人领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 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 边的目的。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加限制,多方盘剥。 行为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 通常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宋代诗人杜来寒 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 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 ,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 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更是异彩纷呈,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 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心态文化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 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 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 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 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 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因此,广义的茶文化应该由上述四个层次组成。但是第一层次(物 态文化)中早已形成一门完整、系统的科学茶叶科学,简称茶学。第



上一篇:茶文化知识-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起源及传承等_第一星座网
下一篇:茶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