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趣谈 900多年前的“国民顶流”曾任福州“一把手”

时间:2023-10-03来源: 开丰娱乐注册-开丰平台登录-平台首页入口

  他18岁时与王安石成为挚友,20岁出头成为欧阳修爱徒,与苏轼、苏辙、程颢、张载同一届考中进士。

  他是文学领域的天才型选手。《宋史》记载他“甫冠(刚刚二十岁),名闻四方”。

  据他二弟追忆,在那个转发分享靠手抄的年代,“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传遍)天下。学士大夫手抄口诵,唯恐得之晚也。”(《曾巩行述》)这个影响力,放在今天是妥妥的“国民顶流”。

  历史上,曾巩也曾到福州当过“一把手”,比辛弃疾足足早了180多年,但那时曾巩是极不情愿来福州的。

  北宋熙宁十年(1077)春,宋神宗派59岁的曾巩到福州任“一把手”,兼管福建军务。

  曾巩心里委屈。自从他因卷入朝廷纷争而“自请外(京师以外)任”以来,这已经是第9个年头了。9年间,他转徙多地,治绩都不错。朝廷不仅没有恩赏,反而把临退休年纪的他越调越远。毕竟,在当时人心目中,福建是“天下之远处也”。

  况且,曾巩87岁的老母亲年迈多病,寓居京师(今河南开封),曾巩不愿远离。

  曾巩给皇上写了情感真挚的辞状(《辞直龙图阁知福州状》)。皇上不接受讨价还价,曾巩只好不情不愿地动了身。

  这年农历八月初九,卸任一个月的元子发终于等到继任交接工作。曾巩跟元子发发牢骚:“莫辞海畔留远久,须惜天涯故旧稀。”(《寄留交代元子发》意思是,“皇上派我来这偏远的海滨之地,我推辞不掉,可我那远在天涯的老母亲可怎么办啊!”

  初到福州,曾巩即上一封《福州谢到任表》给皇帝,汇报工作之余,絮絮叨叨地把母亲如何慈爱、如何患病、与儿分别时如何悲伤又描述一通。接着才晃过神,打量起这座他所阅诗书中鲜有提及的城市。

  闽史家陈衍(1856—1937)在其主编《福建通志》中说:“文教之开兴,吾闽最晚。”初来乍到的曾巩心里也有类似的担忧。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曾巩下决心要代表守地,打破福州在士人圈子中“蛮荒之地”的偏见。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文章是后世学子文人模仿的范本。他在福州期间创作的诸多诗文中,尤以《道山亭记》广为人知。

  明代文人陆深(1477-1544,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今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因其故宅得名)曾特地按“文”(《道山亭记》)索骥,千里迢迢来到福州,“亲至闽中,乃知(此文)为工”,对写文章的人佩服得不得了。

  乌山位于当时福州城西南角,比曾巩早20年在福州为官的程师孟甚爱此山风景,认为其不输蓬莱、瀛州等道家仙山,下令把“乌山”改名为“道山”,并在山上视野最好的位置建了“道山亭”。后来曾巩被派来福州,也爱上了从亭内眺望城里的景致。程公就委托曾巩写一写这个亭子。毕竟曾巩一写,天下就都知道了。

  曾巩接到任务,构思了一番。他绕开道山亭这山间小景,从高远处起笔,先以极简笔墨阐述了福建历经周、秦、三国等时期、与中原的交流由少变多的过程,接着结合福建多山少平地的地理现实解释闽路之“难”,把入闽之“险”描述得惊心动魄。

  当读者想象自己提心吊胆地坐着小舟,沿着盘旋激荡的水道终于驶出群山,曾巩才把福州城的烟火气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

  他说福州城内有许多内河,和大海一齐潮汐涨落,舟楫在屋檐间穿梭,日夜不停。这里遍地是优良木材,工匠又能干,家家户户把房子盖得宽敞、漂亮。城内西、东、北各有一山,福州是“三山”庇佑的城市,而在这“三山”之间,密密麻麻点缀着精巧殊绝的庙宇,这是当地人对信仰的慷慨。

  曾巩有意打消中原士人的顾虑——“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他说一旦你来了,你将惊艳于这里的“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道山亭记》),你将在此山此亭领略堪比蓬莱仙山的“登览之观”,这才是志气(“其志壮哉”)!

  曾巩为福州打了令人心动的广告。读后此文的后代文人甚至以“道山”指代福州。

  今天福州市中心的乌山上,仍刻有《道山亭记》全文。一篇不足千字的奇文,影响力已近千年。

  他写作《荔枝四首》,一本正经地把本地荔枝和白居易(“津液甘酸如醴酪”)、杜甫(“红颗酸甜只自知”)笔下的荔枝进行了对比,骄傲地得出结论:他们不知道荔枝居然可以是纯甜的,因为他们只尝过巴蜀荔枝!(“解笑诗人夸博物,只知红颗味酸甜。”《荔枝四首》)

  曾巩反思了以往福州守臣们进贡荔枝的不足之处:“其(荔枝)尤殊绝者,则抑于下土,使田夫野叟往往属厌(饱食而生厌),而大官不得献之于陛下,陛下不得献之于宗庙两宫。”(《福州拟贡荔枝状》)顶级的荔枝,反而进了农夫的肚子,曾巩看到了优化的空间。

  他积极地行动起来,四处搜寻荔枝品种,品评优劣,编成《荔枝录》上呈皇帝,其中记载了“虎皮、牛心、朱柿、状元红”等三十余个荔枝品种的果实特点和产出位置,在宗室面前为福建荔枝做足了广告。

  “曾坑(茶叶产地)贡后春犹早,海上先尝第一杯。”(《闰正月十一日吕殿丞寄新茶》)

  “京师万里争先到,应得慈亲手自开。”(《寄献新茶》)在曾巩心中,最鲜活的新茶,应加急快递到京师,不是呈入皇宫,而是由慈母亲手拆开。

  曾巩在福州一共待了一年零一个月。据编年统计,曾巩在这期间创作并传世的诗文超过40篇,平均下来,每月至少创作3篇。他以一双慧眼,发掘着城内外的妙处,其诗文间跃动着的鲜活情绪,带动着古往今来的人们领域闽都的魅力。

  应酬完毕,他常常卧在“海景房”里休息。打雷了,他命人挂起所有窗帘,他要痛痛快快地看雨。“朱楼四面钩疏箔(竹帘),卧看千山急雨来。”(《西楼》)

  元宵节的夜晚,街头年轻人欢快地奔走吵闹,曾巩不恼火反而有些羡慕。“金鞍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自笑低心逐年少。”(《上元》)

  他去寺院调研,“醉醒身在白云间”,一时竟生出“为郡天涯亦潇洒”(《凤池寺》)的旷达感慨。

  播种季节不下雨,他急得晚上出城祈雨,路过朗月照耀下的安泰河,驻足静赏“人在画船犹未睡,满堤明月一溪潮。”(《夜过利涉门》)

  曾巩在福州缉捕盗贼,擒拿海盗,保护农业生产,革除寺庙陋习。在他的治理下,福州城内百姓们“足食而安”。

  1078年夏天,曾巩跟皇帝汇报工作:“自冬至春,远近皆定……士气始奋,而人和始洽。”(《福州上执政书》)

  “我亦有心从自得”(《元沙院》),“蓬瀛何必海中寻”(《升山灵岩寺》)。

  福建省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中国式现代化”国情高级研修班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福建省工商联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在榕召开



上一篇:黄山打造茶叶智能化“中央工厂”!
下一篇:图片新闻第五页资讯_中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