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漫谈

时间:2023-09-15来源: 开丰娱乐注册-开丰平台登录-平台首页入口

  茶有百味,其中主要的有五味,即苦、涩、甘、鲜、活。苦就是指茶汤入口后,舌根尝到一种类似奎宁的不适味道;涩就是指茶汤给人一种麻舌的感觉;甘就是指饮茶汤后,其回味是甜的;鲜就是指茶汤的滋味清爽宜人;活就是指品茶时人的心理觉得舒适、美妙和有活力。在感受五味的基础上,审评师对茶之味作出诸如鲜爽、鲜醇、醇爽、醇厚、醇正、浓醇、浓烈、浓厚和回甘之类的评价。

  品茶的程序复杂,且需工具不少,但要品鉴茶的滋味关键还是靠舌头。由于味蕾在舌头的各个部位分布不匀,一般人的舌头对咸味敏感,舌面对甜味敏感,舌侧对酸涩味敏感,所以在品茶时应小口细品,让茶汤在口腔内缓缓流动,使茶汤与舌头各个部分的味蕾充分接触,以便精细而准确地判断茶味。

  其实,古往今来,人们品茶大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品的是茶的“味外之味”。

  “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其君”——品茶,品的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生活艺术。

  老舍先生对品茶颇有研究,他曾经深有体会地说:“喝茶是一门艺术。”他一生嗜茶如命,并把喝茶当作艺术追求。他的代表作《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名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记述了从清朝末期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个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全剧通过展示出入这家茶馆的三教九流人物,描绘了一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揭示了旧中国必然灭亡和新中国必然诞生的社会发展规律。后人评说,老舍先生之所以才华横溢、文思潮涌,主要得益于茶,其《茶馆》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茶品出来的。

  茶叶在中国历史悠久,一直是大众喜爱的饮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把生活当作艺术设计,把艺术视为生活所需”上升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品茶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为,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品茶,可以帮助人们缓解情绪、调节精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减压”方式。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既可以尽情地追思过去的生活境遇,又可以爽心地感受现在的生活幸福,更可以开怀地憧憬未来的生活美景。

  试想:如果你在忙碌之余,放下手头活,离开名利场,做个素心人,轻装上阵,温杯烫盏,泡一壶茗茶,邀几个朋友,择一处清幽,看天高云淡、月朗星稀,听虫鸣鸟叫、风语涛声,道昔日旧事、今朝趣闻,那么你就会像喝醇和的美酒不知不觉地醉了。

  “怀诗书自得清逸,远尘俗当品佳茗”——品茶,品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

  宋朝苏东坡既是文坛大家,又是品茶高手。他的诗作“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高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就是这种高雅情趣的真实写照。假若你若置身这种如诗如画的绿水青山之中,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在品饮清爽甘醇的茗茶的同时,喜食山间嫩绿的蓼芽篙笋等春盘素菜,那么你一定会发出“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感慨,并为苏东坡的高雅情趣点赞。

  有人说茗茶味与书卷香是一对孪生兄弟,在高雅情趣方面是绝配。这话一点也不假。读书时的感受可称之为这方面的最好注脚。当我们一人一灯一卷书,身处一桌一椅一茶几的书房时,煮上一杯茗茶,或围炉细读或拥被低吟或掩卷静思,既能够听先哲一唱一叹,与古人心神交会,又可以发语天地,悟人生哲理,话世间沧桑,那种乐趣和快慰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品茶的过程中,你独恋着书卷中寂寞香气,钟情着文字里的温软深情,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散发出一种书香之美。这种美,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内在气质之美;这种美,是一种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之美。这时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在悠闲之中,品尝茶香味,吸吮书卷气,真可谓是其乐融融,何等惬意!

  中国茶道的创立者唐代高僧皎然在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皎然认为品茶不仅能涤昏和清神,而且能修道和养性,借助品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物我两忘的心灵感受和如同仙人的精神境界。皎然的茶道并非道家的“道”,而是集儒释道之真谛。儒主“正”,道主“清”,佛主“和”,茶主“雅”,构成了中国茶道的重要内涵,彰显了品茶人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

  “一壶茗茶道禅味,半榻茶烟养性灵”——品茶,品的是一种五味杂陈的人生心态。

  有位哲人曾经如是说:“茶不过是两种姿态,浮起、沉下;饮茶人也不过是两种姿势,拿起、放下。沉时,要坦然面对;浮时,要淡然相迎。”此话可谓入木三分。正因为如此,我们品茶时,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叶和茶具,而是良好的精神和心态。

  实践证明,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文化底蕴和环境条件、心情状态不同,因而从茶中品出来的“茶味”也不同。“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未言久食成手颤,已觉疾饥生眼花”——人生坎坷、历尽沧桑的欧阳修从茶中品出来的是人情如纸、世态炎凉的苦涩味;

  “蒙顶露芽春味美,湖头月馆夜吟清。烦醒涤尽冲襟爽,暂适萧然物外情”——仕途通达、春风得意的文彦博从茶中品出来的是志得意满、心旷神怡的春之味;

  “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水”——豪气干云、襟怀坦白的苏东坡从茶中品出来的是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君子味;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才思敏捷、擅长诗赋的杜小山从茶中品出来的是敬重礼义、热情好客的文人味;

  “摧贡文移下官府,哪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饥寒交迫、含辛茹苦的采茶女从茶中品出来的是天命难违、无可奈何的心酸味。

  茶以载道,得自在心。品茶,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喝茶的人不一定会懂茶,但懂茶的人一定会品茶。茶道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在一杯茶里体会人生百态,感悟世间冷暖。茶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让人在品茶的过程中,能够从容淡定,心无旁骛。这就是茶道的精髓所在。品茶不单纯是一种生活享受,同时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在当前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要静下心来,倾心品味今日生活的幸福,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品茶,品的是一种历久弥新的文化自信。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早在神农氏时期就发现了茶树;先秦《诗经》总集就有茶的记载;在汉朝时期茶叶已成为佛教“坐禅”的滋补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呈现饮茶之风;在隋朝时期就已全民饮茶;特别是唐朝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她的问世有力地促进了茶文化的繁荣。

  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一直是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了“克明峻德,格物至远,以身许国,穷通兼达”的儒学思想,而且包含了“天文合一,宁静致远,道法自然,守真养真”的道家哲学,同时包含了“茶禅一味,梵我一如,普爱万物,见性成佛”的佛法真如。她融合三教,思接千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世界科技史家们将其称作中国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项重大贡献。以茶业活动为基础,并与美学、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民俗和养生等精神领域相结合而形成的茶文化,具有思想熏陶、礼仪社交和艺术欣赏等价值,承载着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01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进一步提高了国人的文化自信,我国的茶文化自此更是如日中天,光芒万丈。

  首先是去年冬天的“围炉煮茶”掀起高潮:“围炉煮茶闻暖香,且喜人间好时节”。围炉煮茶在国人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倍受青睐,当时某短视频平台上,围炉煮茶线亿次播放,某社交平台相关线万人次。其次是今年夏天的“围炉冰茶”爆棚走红:“来一桌围炉冰茶,看吞云吐雾;配几碟江南点心,品花开花落”。这句颇有意境的文案迅速出圈,使围炉冰茶得以引爆。和冬日的围炉煮茶不同,围炉冰茶主打的是夏日清凉感,火炉被替换成冰镇茶饮,再加上干冰的氛围特效,汲引了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打卡。哪怕价格动辄三五百元,大家也能接受。

  业内人士指出,和围炉煮茶一样,围炉冰茶迅速蹿红的重要原因就是茗茶的文化属性和国人的文化自信。她们都是以茗茶的物质和围炉的形式为载体,满足消费者情感交流和社会往来的需求,将氛围、视觉、感官和体验相结合,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记得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出中国第一家餐厅。那时的年轻人认为只有肯德基才配得上庆祝大事情的仪式感,进入中国20多年的星巴克融入了不少年轻人的休闲生活。随着我们国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积攒了“平视世界”的底气。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一样可以是及时雨和流行风。她与国潮剧、国潮文化节目和国潮商品一道构成了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围炉煮茶这种老派生活方式的回归和围炉冰茶这种新潮生活方式的兴起,就是最好的诠释。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的品茶,品的是我们国家令人自豪的光辉历史,品的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灿烂文化。



上一篇:哪位有中国十大茶叶排行榜?
下一篇:二级茶和三级茶的区别-二和三的区别(9日更新今日图文)2022已更新